2022届硕士毕业生优秀寝室 | D34-404:厚积薄发,志在必得


发布于:2022-03-09 16:13:46


毕业生优秀寝室

“未来不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谁无不能随便从里面挖出奇迹

迷惘和犹豫是当下最沉重的行李

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积极的能量会和我们聚在一起”

如果说开学时我们像是播下一粒种子,那么毕业时便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中间我们会收获很多珍贵的经历,也会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同行的伙伴,即使偶有迷茫,在伙伴的鼓励下我们也能愈发坚定。D34-404作为“优秀毕业生寝室”的代表,将为我们分享他们在交大路过的风景与感悟。

武 迪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2022届毕业生

科研方向为可充镁电池硫基、硒基正极材料,以一作身份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参加了LG化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赛,获得“全国铜奖”;研究生期间担任化院的党建辅导员,协助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

张宇轩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博士二年级

研究方向为酮汤剂的不对称氢化,2021年春季硕转博。青马党校优秀小班长、优秀党员,曾担任校联络中心宣传部部长和化院组织部部长,硕士2020年度成绩专业第一名,第六期“莙政”学者,曾参加第五届“普莱克斯”名材班。

李致远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专业

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硕士期间,担任化学化工学院团委辅导员,获评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标兵”及荣昶领导力奖学金。2020年5月,参加“太仓•郑和杯”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银奖。2021年7月,作为团长带领团员开展了“青春如化”宁德社会实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武迪认为科研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也许idea的产生是一瞬间,但是对课题的认识和积累需要长久的坚持,实验的推进也需要细致的操作和合理的计划。换句话说,科研是一件需要“沉浸”的事情。另外,和师长、同学的讨论也让他受益匪浅,思维的碰撞不仅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更让他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在整个过程中,他感受到知识不断丰盈,同时实验验证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复杂情绪:有性能改善的欣喜,也有无法解释的困惑;投稿过程更是磨练人的心智,但这反而让他越发专注于文章本身。对他来说,过往的研究经历不乏遗憾,同时也令人意犹未尽,科研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更需要自己用饱满的热情和钻研的精神上下求索。为了在学术上继续深造,再挖掘一下科学研究的潜能,他选择了出国读博的道路,经历过两次雅思考试后拿到了7.0分的好成绩,并找到了合适的导师。

做科研,基础是重中之重。张宇轩在科研中学习到,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对研究方向和课题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实验操作时拥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在文献调研和讨论中产生新的灵感,进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他还提到长期的目标很重要,之前的他有许多爱好和想法,每个不同的领域都想学一点,但却在每次学习锻炼时只能保持短期的热度,时间也白白地浪费过去。所以他现在会给自己定下长期的目标,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用持久的努力去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学习一项技能,这样最后会有很好的结果,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这是进入交大的第一天就让他深深铭记的话。因此他选择继续在本校硕博连读,希望能够继续在科研方面有所进步,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为国家科研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李致远来说,硕士期间一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去钻研,他认为自己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时候他都提醒自己要做到:心态放平,继续努力!对科研的热情让他很早就确定想要读博,他也希望能够在这一行一直走下去。

一生很长,难得相遇

寝室的三人本科便在同一个班级,又都来自山东,因此研究生就一拍即合决定住在一个寝室,两年多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矛盾。不仅如此,武迪还说另外两位舍友给他的研究生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他仍然记得当初为了搬行李到东34的时候一起租了一辆车,但是当时他住在校外,张宇轩和李致远就一起帮他把行李运过来。生活中像这样相互帮助的事情比比皆是,现在想来都是满满的感谢。张宇轩提到,同为党员的他们经常讨论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交流自己的见解,这也使得他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致远说两位室友在科研和生活上的自律和上进也带动着他继续努力,平时也会互相给予鼓励支持,很多快乐可以一起分享,很多难熬可以互相安慰,互相帮助走过了这几年难忘的时光。

虽然三人的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但是大家也会在宿舍里探讨科研问题,甚至是相互了解研究的课题,拓展自己的认识。最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读博的道路,继续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毕业寄语

武迪:克服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

张宇轩: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李致远:珍惜时间,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