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硕士毕业生优秀寝室 | D34-702:不断探索,求知求用


发布于:2022-03-04 21:32:21



杨锡凯

2019级密西根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密西根学院亚东奖学金等荣誉。

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一篇SCI期刊论文,两篇oral形式的国际会议论文,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与应用学院计算成像专题讨论会上做海报展示。

担任过本科生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助教,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新生篮球赛,师生羽毛球联谊赛等活动。

毕业去向:赴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可以继续专注于医学图像处理这个领域,争取做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

杜凤洋

2019级密西根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光热凝胶材料。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密院俞黎明奖学金等荣誉。

一篇论文在投,硕士期间完成六篇专利。

曾参加多项交流活动,多次参加社会实践走访活动,宣传学校学院;担任班级文体委员。

 

毕业去向:成为一名华为工程师。继续在校期间解决实际工程性问题的工作,发掘工作的应用价值,“能够应用自己所学为社会带来价值是让人感到幸福的”。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

杨锡凯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术道路是艰辛的,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杨锡凯同学曾在科研项目上停滞不前,也因此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过质疑。但是,在一遍遍梳理思路、一次次更新方案后,科研终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和2021年,杨锡凯同学有两篇文章被医学成像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接收,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在会议上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他力求完美,关注细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除了获得诸多宝贵的意见外,这两次国际会议上展示的经历也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并让他收到了领域内顶级期刊的审稿邀请,在评估他人成果的同时也扩充着自己的知识体系。

杜凤洋的科研工作是从零开始的项目,他在初期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工作,综合考虑实验环境的搭建、原材料的选定等各方面的因素。杜凤洋同学的经验是,一定要全方位利用好课题组和学院的资源,仔细研究如何在已有的资源上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某项科研需要在测试中保持稳定的环境状态,常规操作是要在密闭测试房中进行的,而杜凤洋同学利用恒温恒湿箱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除此以外,杜凤洋建议同学们增强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论是总结文献,还是与业内同行探讨,同学们都需要将自己与外界连接起来做研究。

同行之路,满载欢笑

杜凤洋觉得和舍友们的相处十分开心自在,第一天大家就相见恨晚。“我的舍友在各个方面上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在科研学习上,舍友们“导师”般专业和“保姆”般细致的指导让他获益匪浅;在他论文写作时,舍友们出谋划策;在他求职时,舍友们充当面试官,在模拟面试中指出他的优势和不足。除此以外,舍友们还会对人生本质进行探讨,相互为对方思考问题,这些都对杜凤洋的选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帮助他扫除认知困惑。

杨锡凯说,虽然大家的专业和科研方向不一样,但是每天在宿舍会一起讨论课程上的问题。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舍友们会互相鼓励对方,给对方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平时生活中宿舍会一起出去约饭、桌游,因为都比较喜欢运动,他们还一起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羽毛球联赛。这些温馨又充满欢乐的回忆今后也是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


毕业寄语:

希望学弟学妹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杨锡凯

人只活一次,我们要把格局放大,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一时的成败不代表一世,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杜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