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7-25 14:45:55
引言
202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征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从校园建设调研到文化历史探寻,从乡村产业考察到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承,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调研取经,共促校园建设
7 月 14 日,实践团队率先来到新疆大学,对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展开深入调研。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新疆大学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分享,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软件服务的提升,从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到思政教育的融入,双方就多个领域进行了详细讨论。通过实地走访社区的各个功能区域,如学习室、活动室、宿舍等,上海交大的同学们对如何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后续改进本校社区建设汲取了宝贵经验。
追溯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7 月 15 日,实践团队开启了一场文化与历史的探寻之旅。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大家沉浸于悠久的西域历史文化长河中,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领略到这片土地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随后,团队前往毛泽民故居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这些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如今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课堂。在故居和办事处内,同学们仔细观看历史资料与实物陈列,聆听革命先辈们在艰难环境下坚守信仰、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走进乡村,助力产业发展
7 月 16 日,实践团队走进吐鲁番花园村,参加了村委会早会,与当地基层干部一同探讨乡村发展日常。会后,团队深入花园村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实践团成员在养殖区了解到现代化养殖技术如何提高养殖效率与质量,在种植园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巧以及应对自然环境挑战的方法。同学们积极与农户交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希望能够助力花园村产业实现更好发展。
重走路线,体验乡村振兴
7 月 17 日,实践团队沿着习近平主席曾经走过的路线前行,调研坎儿井、葡萄沟和新城西门村。坎儿井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让同学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其在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现代水利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在葡萄沟,大家目睹了当地特色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葡萄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新城西门村,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增加了对如何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了解。
教育交流,点亮知识之光
7 月 18 日,实践团队发挥自身优势,为新疆同学进行授课宣讲。课程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前沿科技知识、学习方法分享等,旨在拓宽当地同学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交大实践团还与当地高中生、大学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分享学习心得、成长困惑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增进了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搭建起知识与思想交流的桥梁。
文化传承,共筑精神家园
7 月 19 日,实践团队参与了当地的金婚活动,为金婚老人送上真挚祝福,感受传统婚姻文化中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美好品质。同时,实践团举行了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为今后长期开展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还为当地党员群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八项规定精神的党课,深入解读政策内涵,助力地方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阅历,锤炼了综合实践能力,更在交流与合作中为促进地区间的共同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未来,相信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经历,继续在学习与生活中发光发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